耳熟能詳的一句話:「意外和明天,永遠不知道哪一個先到來?」
根據衛福部公布的2022年國人死因結果,事故傷害高居台灣第八大主要死因,而在所有年齡層中,「運輸事故」皆排名在首。光是在這年,因運輸事故死亡的人數便高達3143人(佔45.2%)。若再以交通工具細分,機車事故死亡人數佔交通事故死亡人數的63%,全年度因為機車事故受傷人數更高達39萬。
除了交通事故外,日常生活中跌倒(落)導致死亡的人數也有24%,高居第二。加上近幾年來地震頻傳、土石滑落、出遊溺水、運動骨折等新聞天天發生、層出不窮,規劃意外險逐漸形成大眾共識。專家也提醒:多運用「低保費、高保障」的意外險特性當做規劃方向,可有效轉嫁不可預測的意外風險。
意外險的理賠條件是什麼?
意外險又稱為「傷害險」,通常必須符合三大定義:「外來、突發、非疾病」才可理賠,而這三項定義大致意思如下。
【外來】
必須是由外力所引起的傷害,非自身造成。
【突發】
無法預期、突然發生。
【非疾病】
若身體狀況直接與疾病相關,則大多不屬於意外保障範圍內。
意外險常見保障內容有哪些?記得『意外險三兄弟』!
【意外身故與失能】
除了身故金,額外還有1~11級或1~6級等意外失能分級給付,少數保單可能還有意外失能扶助金。
【意外住院】
常見住院病房費保障外,可能部分商品還附有骨折保險金(完全骨折、不完全骨折、骨龜裂)。
【意外實支實付】
不需要住院或進行開刀手術,當受傷門診就醫治療時,在投保限額內針對此次意外傷害的收據全額理賠,要特別注意若以非健保身份就醫的話,理賠會打折。
什麼族群特別需要意外傷害險?
【外勤業務人員】
工作多數時間在外行走、通勤甚至是騎車,比起內勤人員,有加倍時間曝險在外,一定要規劃好保障。
【家庭經濟支柱】
肩負家庭經濟來源,在有限預算下想擁有高保障,優先推薦從意外險開始,一旦發生重大意外,至少透過一大筆理賠金降低對家人日常生活的衝擊。
【運動愛好者】
球類運動者、單車族、登山族、健身族等,容易在運動過程中造成意外傷害,如骨折、關節脫臼、手腳嚴重挫傷等。
【職業高風險者】
計程車司機、專業駕駛、空服員、消防人員等職業相對具備高職業風險,可參考有開放高職業等級的意外險商品,加強保障。
意外險保費怎麼計算?
意外險保費是以職業等級1~6類來計算保費,不看年紀,1類泛指一般內勤行政等較安全的職業,保費最便宜,隨著等級越高,保費提升越多。
投保小秘訣:若職業等級為5、6級,因為保費是倍數提升,針對主額難以拉高的部分,不妨可比較看看定期壽險與意外險的保費,避免光是意外險保費就佔據太多整體保險規劃的預算。
意外險也能上網投保
意外險在保險規劃上是一個相對容易理解的商品,認真審視自身需求再來決定適合的額度即可。隨著網路消費行為普及化,越來越多人習慣在網路上解決生活中的大小需求,而保險公司也因應市場保戶需要,陸續在各大平台上推出可直接網路投保的意外險方案,有的能夠當做補強、拉高主額,不失為增強保障的好做法。就算在外透過手機也能自由選購適合自己的保險,快速完成投保,非常方便!
專家不斷提醒,保險規劃要隨著人生不同階段的需求,適時調整額度與內容。每年都重新檢視才可令保險真正發揮保障效果,讓家人多一分安心,讓出門在外工作的人無後顧之憂。